北京的名勝古跡,最有名的就是“三山五園”。(“三山”指:玉泉山、香山和萬壽山,“五園”指的是:暢春園、靜明園、圓明園、靜宜園、清漪園)。三山五園在清代曾達到鼎盛時期,而后遭遇到1860年英法聯軍和1900年八國聯軍的破壞,如今這些名園中保存最好的,當屬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重修的頤和園了。
頤和園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之一,那么,是甚么人給這座至高無上的園林題寫的園名呢?這是很多游客、尤其是來自外省市、外國的游客,都想知道的一個問題。作為北京人,當我給來京的朋友們作義務導游時,我也回答不出這個問題。著實叫朋友們譏笑了一番。如今,我終于在北京勵志堂“科舉匾額博物館”中找到答案了?,F整理出來,請大家欣賞。
讓我們先走進頤和園,看看“頤和園”匾,掛在哪里。頤和園的前身為“三山五園”中“清漪園”,清漪園之前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之一。乾隆十五年(公元1750年),乾隆皇帝在這里擴建后改名為“清漪園”。咸豐十年(1860年)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。光緒十四年(公元1888年),慈禧太后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,改稱“頤和園”。
這是“頤和園”匾額的特寫鏡頭?!昂汀弊种系挠≌挛淖譃椤按褥侍笥[之寶”。在其他四方印章中,也找不到此匾額書寫人鈐的印章。其原因很簡單,頤和園是皇家園林,是不可能把臣民的名字刻上去的。 ?題寫“頤和園”匾額的人,就是清末著名書法家,光緒15年貴陽乙丑恩科舉人—嚴寅亮。
1903年,清政府重建頤和園,按照規劃設計,園內的楹聯和匾額都十分講究,需要高超的書法藝術題字,尤其是“頤和園”三字要求更高。為此當時朝廷曾下詔征書,京城中的文人雅士莫不爭先獻書。但是呈送慈禧過目后均不滿意,還大發雷霆,弄得主持者惶恐不安,執筆者更為膽怯。
這時貴州印江縣有位土家族的舉人叫嚴寅亮,從友人那里得到了消息,便想一試。他“煙飛筆底,墨涌寒濤”,盡力發揮他獨有的以行帶草的優勢,日夜習練書寫。最后他從一大堆字稿中選出得意的“頤和園”三字,送進宮里。
慈禧看到那遒勁、渾厚、別具風格的三個字,她那冷寂如鐵的臉上露出了笑意。嚴寅亮的“頤和園”題字被選中。接著,嚴寅亮被召進園中,又為園內的大小匾額和楹聯寫字,均博得慈禧的賞識。嚴寅亮為園內的樓臺亭閣總共書寫了18方匾額,232副楹聯。慈禧還賜予他“宸賞”玉章一枚?!邦U和園”三字從此留存于世,嚴寅亮也因此而聲名遠揚。